土伦杯为什么有中国?

应盟锋应盟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我来回答这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事情。 我来英国求学的时候,正逢伦敦奥运开幕前夕,英国人当时是特别激动的,为了迎接奥运会,英国可以说是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马路修整了,公交都换了新车型加挂了奥运标识,甚至还把许多道路和桥梁重新命名了(以奥运会火炬传递的路线为地名)。作为有着“世界三大狂欢节”之称的大不列颠,他们更是花心思准备了精彩纷呈的的节日游行,当然还有那万众瞩目的开幕式。 作为一个在西方生活了将近10年的我,可以说对西方的这些庆祝活动都是见怪不怪了,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

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我打开电视看到土伦杯中国对阵泰国的那场足球比赛之时,我看到现场竟然座无虚席,连看台都密密麻麻的坐满了观众。我当时就很好奇这是什么情况,于是我就打开了谷歌地图查看这家球场的位置,一看吓一跳——这家球场离伦敦市中心足足有35英里(约合56公里)!也就是说这些观众不是坐着地铁就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热爱体育,或者说热爱中国的足球队能在这届杯赛中取得好成绩。 后来我才明白,对于西方许多普通民众来说,能够邀请中国运动员来参加本土举办的国际赛事,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殊荣,尤其是中国还是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更令这些人羡慕不已。

我想,大概这就是中国能在西方获得那么多粉丝的原因吧,也是土伦杯有中国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这是法国人主办的赛事,另一个可能就是因为中国是东方的代表,而足球又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朴雪梅朴雪梅优质答主

20-22岁的年轻球员在土伦杯上有过优异表现的不在少数,像今年欧冠上演帽子戏法的姆巴佩、英格兰当红炸子鸡斯特林,以及比利时王牌德布劳内,他们都是从土伦杯赛场出道一炮走红。从U17世少赛、土伦杯到成年国家队大赛,在青年才俊辈出的法国足球青训营里,土伦杯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土伦杯创办于1967年,与世青赛同龄,但世青赛是19岁以下球员的舞台,土伦杯从2005年起将参赛年龄放宽到23岁以下,2015年进一步调整至22岁以下(门将24岁以下),与欧洲杯、世界杯两个大赛周期吻合,有利于新秀在成年大赛前“练手”。土伦杯的冠军含金量超过世青赛,阿根廷、巴西、英格兰、荷兰等国足坛巨擘从未染指世青赛冠军,世青赛上风光的尼日利亚、乌克兰、乌拉圭从未登上世界大赛决赛圈,土伦杯的冠军簿上则有11支世界杯或者欧洲杯冠军。

法国在1985、87、89、92、98、2001、03、07、08年9度夺魁,巴西在1967、69、71、79、81年5次夺冠,巴西1981年夺冠时的队长是日后威震足坛的罗马里奥。葡萄牙在1970、73、94、97年4次抡元,巴西1971年、南斯拉夫1977年、西班牙1980年、丹麦1990年、西班牙1996年、摩洛哥2002年、法国2004年、埃及2006年、葡萄牙2009、10年、日本2013年、法国2016年也荣膺冠军。

中国国青队1981年、2004年、2014年应邀参加土伦杯,1981年时那支国青队的适龄球员是1960-61年龄段的,由于中国足坛的年龄欺诈风行,那届国青队有不少1958-59年出生的超龄“巨婴”(比如高升、王长庆),在23-24岁的成熟球员身边,混迹着10岁“幼齿”,这支国青队的实力在当时不算太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足坛的留洋潮第一波就从土伦杯开始,霍顿、贾秀全、郭英、朱广沪、高仲勋、赵达裕、麦钊岳、吴群立、赵晓燕、王宝山、张惠康等一批中国球员借此平台开始旅欧生涯,在国内甚至世界足坛刮起一阵“中国足球台风”。1980年代的欧洲五大联赛大门对中国球员紧闭,像法国甲级联赛等次一等的联赛,像比利时、荷兰等欧洲二流国家联赛还能容纳下中国球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