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字什么生肖?

敖本坚敖本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增广贤文》中有云“谚语似传经,句句言中;俗话如俚曲,篇篇有意”,可见谚语在传统社会里受到的重视程度。 作为民间主流文学样式的谚语,虽然流传甚广,但却是公认的无名无姓的“无名氏”作品。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是在口头上传播,而在口头传递的过程中,作者的姓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然,也有少数寓言、神话之类的谚语有作者姓名,但这些谚语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和诗文等主流文类媲美。

从现有材料来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统所编写的《文选序》中提及的“谚”应该是我国最早见于典籍的谚语(见图): 唐朝柳宗元所著的《梓人遗稿》中保留了唐代的谚语集,且编者姓名齐全,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按作者姓名汇编的谚语集(见图): 宋代王之道的《相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由个人署名完成的谚语集,收谚语120条,每条均注明作者姓名或朝代。 除了上述三种较为正式的语辑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谚语集。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金代王仲文编纂的《百家公案》,此书按故事类型编次,每个故事前面均有题目,且大部分题目中就有“谚”字,说明这些谚语是独立成段的,应当是后来的编者加的。这样的编排形式应该是为了利于流传而做了改动。很多话本小说中都有谚语,这些谚语多是独立成段,后面加标注以区别的话,也是便于流传。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很多谚语集成丛书出版,使得这些名言佳句得以更为方便的流传下来。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明代王永斌编辑的《续小儿语》和清代李渔的《笠翁对韵》。这两本书都是按韵编排的,而且每首(句)谚语都有出处,很是严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