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缓刑几年?
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化刑罚执行方式,适用社区矫正的有五类对象,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决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人。虽然这五类对象都有可能适用社区矫正,但是,被判处管制是依据刑法规定执行的,被裁定假释是根据监狱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的,被暂予监外执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办理的,因而这三种措施都有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而缓刑是我国刑法中一项独立的刑罚运用制度,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即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从理论上讲,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不关押而放到社会上进行考察、教育,实行社区矫正。但是还可能出现两种情形,一是针对那些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但是,罪行比较严重,不符合实行社区矫正要求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依法不作出缓刑的判决,而是依法作出实刑的判决,这部分犯罪分子就不可能放到社会上,而是要关押执行。二是对于符合缓刑适用条件和实行社区矫正要求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也可能依法不作出缓刑的判决,而作出实刑的判决。刑法修改前,还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形,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依法作出有罪宣告,同时宣告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决,这部分犯罪分子也不可能适用缓刑,不可能实行社区矫正。
实践中,适用缓刑在各类判决中分别占多大比例,因案件情况和不同时段而不同。从1999年到2003年,各级人民法院对审结的判决有罪的案件中适用缓刑的分别占17.64%、19.47%、20.11%、21.94%和24.11%。从2000年起,缓刑适用人数及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其中非监禁刑人数中缓刑适用人数分别占50.2%、50.7%和54.1%。在适用缓刑的人员中,未成年人和学生适用缓刑的比例在60%以上。从适用缓刑的罪名看,分别占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走私、贪污贿赂罪总人数的30%、40%、50%以上,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