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为什么五行?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将自然界的事物抽象化形成一个个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释自然界的来源和运转规律。所以五行“水、火、木、金、土”不是指具体的水和火,而是指五种性质或状态:水、火、木、金、土。
“行”表示动作;“五”表示众多。“五行”就是很多种运动的含义。它描述的是运动(动静)的状态。比如水的运动是流动的。火的运动是向上向上的。木头一般是纵向伸展的。金属是收缩-发散的运动。土壤是一种静止的运动(相对而言)。 古人用“五行”来解释世界的本原、事物的起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五行相克相生”来推演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
现在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是“六行”呢? 先秦时期的哲学中就有“五行”的说法了。在《尚书•洪范》中有记载。据说汉代的京房还发明了一种叫“五行算卦”的占卜方法呢。到了东汉时期,“五行”已经成为儒家经典《周易》的一部分。后来隋朝建立后,国子监祭酒何妥建议将《周礼》、《仪礼》、《礼记》与《周易》合称“五经”。
这样“五行”就正式成为了中国儒家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并被代代传承至今。 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其他数目?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五行”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二是“五行”是一个整体,很难区分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
举个例子:我是一朵云,我具有风的速度、火的温度、水的容量、木的清新还有金的闪亮。我包含了整个自然界。我怎么可能会是一棵小草、一头大象或者一只骆驼呢!尽管从体积上来说我更像一棵青草,但从性质上来说我是不可能变成一棵青草的。这就是“五行”的本质: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影响又各自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