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中国式钱荒?

毛丁毛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钱荒”是个伪命题,应该说是“流动性陷阱” 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不是缺钱,或者说不是没钱,而是缺乏“流动性(Money)” 货币总量M2已经突破170万亿了,比美国多了58%;

广义货币供给量(M3)更是突破了245万亿,是美国GDP的2.7倍。

国家财政收入是3.6万亿,占GDP比重2.8%,政府支出是5.85万亿,占GDP比重4.5%,财政盈余不到GDP的1%。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9万亿,人均14.5万元。

也就是说,中国的货币(M)、准货币(M1)和流通中的货币(M0)加起来至少有三百多万亿元。 这已经是极度充分的货币供给量了!再增加一点利率就上升一点,通货膨胀就多一点。 这并不是像日本那样缺“投资品”导致的资金淤积在货币市场(利率很高却没法贷出去),而是商业银行拿在手里不敢放贷的资金,利率很低但贷不出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从需求角度讲,一方面是企业融资成本高企,对贷款的需求弱,另一方面是居民消费能力偏弱,信贷需求也不强。 从供给角度讲,一是央行持续缩减mlf投放,另一方面是外汇管制导致海外融资困难,金融机构手里可贷的资金实际上是很紧张的。 但是中国经济又不是供需失衡导致的通货紧缩,事实上,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利润率太低,投资意愿不足,应该是通缩压力大于通胀的压力。所以,中国的实际利率应该是被严重低估了。

为了刺激投资、促进增长,央行必须进一步加大货币供给,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现在的问题是,央行通过货币投放注入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真正到达企业和居民手中,或者即使到了也没能转化成有效的投资和消费。 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不能简单地加大货币供给,而应该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1、取消各种金融抑制措施,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开放,给市场和金融部门以真正的决策权力;

2、由市场决定存款利率,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借贷双方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程度自主定价,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3、央行不再直接干预市场利率,而是采取宏观审慎管理,主要监测市场利率的走势;

4、放开对金融机构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吸引境外长期资金进入国内金融市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