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鸡哪家好吃?
在天津,提到卤煮火烧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北京,当时人们将各类食材煮熟后一起放进锅里炖着吃,这种吃法渐渐流行开来。 后来,随着北京移民的大量涌入,这种饮食方式也被带到了天津。不过,那时还很少有人把“卤”和“煮”这两个字连起来用,人们对它的称呼各不相同——有叫酱菜的,有叫炸货的,还有叫熟菜或者熟吃的。 直至20世纪初,在外乡人中逐渐出现了“卤煮”的提法。而在天津,最早使用这种提法的要数天津人高云亭创办的“正兴德”茶庄。
1926年的《津门杂记》中提到,“正兴德……堂设北大关外,专营茶叶及南北点心,其点心品种甚多。另有炒花生、核桃仁等零吃,最奇者,乃是大饼卷烙糕(注:即粘糕),以及豆腐脑浇汤儿(注:即卤煮火烧)之类。”这里提到的“豆腐脑浇汤儿”显然就是后来的卤煮火烧。 这道美食之所以能在天津迅速走红,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近代中国,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带来了大量的失业者和贫穷者,他们收入微薄,无法享用高档菜肴,而卤煮火烧便宜量大,因此成了平民百姓最受欢迎的饭菜之一。
除了平民百姓以外,有一些达官贵人也对卤煮火烧情有独钟。据民国时曾在北洋军阀政府中供职的赵树荫的回忆录中说,他的上司小凤阳(即冯国璋)就“嗜好吃卤煮火烧如命”。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不仅吃卤煮火烧,还会自己制作。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天津风俗志》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冬夜,妇女采买原料,夫婿孩子围着热锅,看烧火煮饭;屋内炊烟四起,锅中热气腾腾……” 可以说,在旧时代天津的无数家庭中,不论富贵贫贱,都存在着一种特有的美食——“锅台儿饭” (也就是用灶头煮的食物)。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食物便是卤煮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