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上市的股票怎么办?
在证券法中,停牌是指某股票因某种原因被暂停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直到这种状态消除后才会恢复上市。而退市则是指在交易所终止挂牌交易的简称称为“退市”。 由于退市的制度规定比较严格、程序也较为复杂,因而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情况比较少见。从2015年至今的四年里,只有4家公司最终退市,平均每年退市不到一家。而在整个9年时间内(2006~2015)仅仅有3家上市公司因为退市离开股市,比例极其之低。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退市的公司会越来越少呢?这得从当初制定退市制度的背景说起。 事实上,在现行制度下,退市的条件相当苛刻。以主板市场的退市标准为例,需要同时满足“连续三年亏损”和“净资产为负值”两个条件才能启动退市流程;而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的退市流程相对简单且容易达到,但退市指标的要求也要比主板市场高一些。 对于绝大多数股民朋友来说,最关注的其实是哪些股票存在可能被退市的风险——毕竟对于一只股票来说,一旦确定退市就意味着其基本失去了任何价值。那具体该如何判断这些可能面临退市的股票呢?其实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判断:
一、业绩连续亏损 根据现行的退市政策,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营业收入低于一亿元,将触发退市机制中的财务类指标。而对于亏损程度更大的连续多年亏损,以及经营收入持续低于一亿元的状况,也将是监管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之一; 二、净资产为负 与上述情形类似,当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时同样触及了退市规则里的财务类指标。虽然这个条件的触发概率不大,但也有个别情况发生; 三、审计意见非标 有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过多甚至触及法律的红线而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这种情况下也是有可能触碰到退市的规则的; 四、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在日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证监会或者交易所发布的公告了解是否有股票可能存在违规现象。一般来说,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司都会被处以严厉的处罚,从而对股价造成较大的影响: 投资者可以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来挑选可能被退市的风险标的。当然,如果投资者想要完全规避这一风险的话,最好还是远离那些业绩较差、规模较小并且处于边缘地带的公司为宜。总之,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盲目抄底有风险,切记慎重行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