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赤字经营?
因为我国的财政政策其实是紧缩的,不是扩张的。 2015年之前的调结构去产能,还有去年开始的大规模减税降费,都是紧缩的政策。 而同时我国又是全球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而且出口额占GDP比重常年在30%上下。这就使得我们一方面要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全球贸易战和国内去产能带来的损失,这就会使得我们的财政出现赤字。
另外,你提到我国的财政支出效率的问题。的确,我们现在的财政支出是有很多浪费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被用来投资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有个朋友开了一个公司,注册资金100万,但是实际上我朋友自己掏腰包只有20万,剩下的80万是我这边借给他的,用于公司的运营。那么我的20万就算是税收了(当然实际没有这么夸张),而那80万就算是我这边借钱给他发生的利息,而这个利息就是用来补贴这个公司的运营的。当然,最后这个公司要是倒闭了,这个钱也就是我这边亏了。
而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其实大部分都用来补贴老百姓了,真正用来做基础性建设的没多少,这也是为什么基础建设贷款贴息的消息会被炒得沸沸扬扬。 当然,如果我国能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把那些不必要支出的钱省下来,的确是可以解决一部分债务问题的。
1、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财政收支的安排,既要坚持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又不可能绝对平均式平衡,必然要出现赤字财政或结余财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总量十分有限,人均占有量较少,还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办的要事很多,要发展还要稳定,要开源还要节流,通过财政赤字进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增强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宏观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不强,需要政府发挥强有力的调控作用,特别是财政要实行“放活与调控”相结合,在放活的同时加强调控。财政赤字的形成及弥补方式,可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控经济运行。
3、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我国财政收入与发达国家比较占有GDP的比例是较低的,可支配收入规模有限与公共财政的建设需要矛盾突出。由于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较大,人口素质不高,基本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财政支出呈现不断扩大的刚性趋势,而现行财政体制下“分税制”又使地方财力不足,扩大财政赤字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