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五行是什么?

瞿振东瞿振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点,作为文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在周代金文中,“点”字作“ ”形;战国篆文则作“ ”或“ ”形。汉隶承袭篆书而来。“点”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说文解字》:【卷十】【黑部】点,小黑影也。象黑貌。凡点之属皆从点。多寒切。 许慎认为,“点”就是小的黑影子,所以它的字形模仿的是黑的形状。而段玉裁在注释《说文·点字》时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说:“谓小黑影者误矣。”并引用东汉经学家王肃的话,佐证自己的观点。那么,段玉裁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呢?我认为是。

第一,我们从“点”的字形上看。段玉裁引用了南宋学者赵彦卫的看法,即“点”的古文作“ ”“”等形,说明它本象火光,而不是像“黑”或者“日”。第二,我们从“点”的造字本义上看。段玉裁引用宋代学者薛季宣的话说,“点”是从“黑”省过来的,所以它的本义当是“墨黑”。第三,我们还可以从“点”的其他来源上来看。比如“点”与“痣”,二者古音相同,都是端纽、职部;“点”与“斑”,二者古音也是相同的,都是定纽、班部。古人做文章讲究用字避复,如果“点”的本义真是“小黑影”,那为什么不与“斑”换一换呢?显然不是因为它与“斑”意义相近,而是由于它与“斑”古音相同,为避免重复才选了“点”。

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段玉裁的说法是正确的,“点”字的本义应是“小圆黑色的东西”。 “点”由指称抽象事物发展到了表示具体的事物,这是一个泛指到特指的过程。我们可以借用语法中的“格”来解释这个过程。根据现代语法的研究,名词可以有主、宾、所有三种格。一个词表示具体的人(事物)的时候,它就是主语或者宾语,如“我买了点吃的”;如果一个名词没有具体所指,但它必须充当某个句子结构的主语或宾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必须带上计量单位以标明其出现的次数和范围,这个带量的名词就是“零数”,也叫“基数”。比如上面那句“我买了点吃的”,要是改为“我买了点花生”,那么“点”后面的量词就不能再是“颗”了,因为这句话里的“点”已经不再是“零数”了,它所表示的是“几颗”。同样,“他吃了两碗面”中的“两”也是基数的用法——既然你已经吃了两碗面了,那么现在肯定不是零数了嘛!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基数的“点”和数量词配合表示事物的定量,这种用法的“点”已经是泛指了。它所表示的意义范围可以容纳更多的物质。随着词义的扩大,“点”又可以再次抽象化,变成不带量词的零数,这时它的含义又回到了原始状态——“小小的黑影子”。而且,这时候它也可以用来指人,或者说可以用来充当主语和宾语了。 例如:

1. 他点了点头就走了。(此处“点”为动词)

2. 我点了点数,正好十个人。(此处“点”数为名词)

3. 这本书有点深,你先放一边吧。(此处“点”为形容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